"); MsgBox.document.write (" "+Item+""); MsgBox.document.write ("
"); MsgBox.document.close(); MsgBox.print(); MsgBox.close(); }
龙岩市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来源:  日期:2015-10-20 【字号:

【内容提要】 近年来,我市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传统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拓宽;限上企业培育有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等特点。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增速减缓、结构层次偏低、发展不平稳等。本文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并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 、发展目标及主要对策建议 。

【 关 键 词 】 第三产业 发展 调研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对于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消费、促进市场充分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国发展经验表明,第三产业的比例越高,经济结构就越合理,国家就越富裕。《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三次产业构成比例高收入国家为2:32:66,中等收入国家为11:35:54,低收入国家为25:38:37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 10:43.9:46.1,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但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福建三次产业比例为8.9:52:39.1,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2:53.8:34.2,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闽南厦漳泉三产增加值比重占全省18.3%9.2%21.4%,福州达25.2%,我市为6%

一、当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三产业工作,工作力度和措施不断加大,建立了三产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三产工作机构,制定了《龙岩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和《龙岩市第三产业主要指标目标考评办法》,出台了服务业及商贸流通业“三个一百”和“十百千”培育工程、总部经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扶持政策,今年还启动实施了《龙岩市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6)》,有效促进了全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稳步上升,结构不断的优化,就业岗位大幅增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产业升级主要途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量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2013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06.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五位,是1997年撤地设市年的3.1倍,比“十二五”初期2011年增长了31%,比去年增长了7.8%;对全市GDP的贡献率2013年达22.2%,比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2011年的31.2%2012年的32.6%提高到2013年的34.2%,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呈逐年上升态势,比重在全省的排名也由2011年的第6位上升到第5位。

(二)传统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拓宽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为主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近三年分别实现增加值169.7183.7210.2亿元,年均增速为 7.5% ,占第三产业比重均超40%,分别达43.9%41.5%41.6%。其中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分别为105.9亿元、85.1亿元、19.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达20.9%16.8%3.8%。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初具规模,近三年年均增速达10.4%比重约25%。其中,2013年实现增加值134.4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26.6%%,比2011年增加42.2亿元,增长45.8%;金融业增速达15.9%,居重点行业首位;房地产业增速为13.0%,居第二位。新兴产业行业的不断增长,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三)限上企业培育有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贯彻落实《龙岩市商贸流通业“三个一百”工程实施意见》和《龙岩市商贸流通业“十百千工程”实施意见》,培育限上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较好的成效。至2013年底,全市限额以上企业达1271家(法人958家、个体313家),比2011年的698家(法人518家、个体180)净增573家,其中新增限上法人企业440家。同时,还在培育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上下功夫,至2013年底,全市批零、住餐业龙头企业(批发业销售总额5亿以上、零售业销售总额3亿以上、住餐业销售额5000万以上)总数达28家,骨干企业(批发业销售总额为2-5亿、零售业销售总额为1-3亿、住餐业销售额3000-5000万)总数达77家,龙头、骨干企业达105家,其中2013年龙头企业净增4家,骨干企业净增9家,企业规模得到有效扩大。

(四)社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贡献不断加大全市第三产业实现税收由2011年的29.9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5.7亿元,年均增长27.6%,其中,2013年同比增收15亿元,增长36.7%,占全市税收54%,增长势头明显,成为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1年的374.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480.8亿元,年均增速约16.3%,呈稳步提升态势。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也稳步提升,至2013年达22.2%,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逐步显现。此外,相比2011年,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了7.24万人,总数约达73.5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37%,比2011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吸纳能力不断加大,成为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主要途经。

(五)投资大幅度增加,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近年来,全市第三产业投资总量不断提高,2011-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372.06498.06584.42亿元,增幅分别为26.5%33.9%22.7%,分别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4.27.22.3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27.3%。占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7.78%49.78%45%,均低于全省的61.27%61.89%60.97%。与全省相比,比重较低增速较快的现象,表明我市第三产业投资发展潜力大、后劲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三产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增速减缓近五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15.8%10.5% 8.1% 10.5% 7.8%,平均增速10.5%,低于全省三产平均增速12.2%,增速率呈回落趋势(如下图)。

从与第二产业横向相比看,近五年,第三产业年均仅增长10.5%,低于第二产业5.9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市GDP2.1个百分点(详见下表),说明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相对缓慢,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增长。

近五年龙岩市三次产业增速表

        年度

项目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平均增速

 全市GDP%

14.0

130

13.0

12.0

11.2

12.6

第一产业(%

4.0

3.5

4.3

3.6

4.4

4.0

第二产业(%

15.5

19.2

18.3

14.6

14.5

16.4

第三产业(%

15.8

10.5

8.1

10.5

7.8

10.5

(二)结构层次明显偏低发达城市的服务业基本上都经历了从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为主的传统行业向以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旅游等为主的新兴服务业结构升级过程。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高(近五年约43.6%),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服务业发展滞后(近五年约为8%)。以2013年为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的行业实现增加值210.24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 41.55%,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累计实现增加值约 134.4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约为26.6%。新兴服务业虽有所发展,但还是以传统行业为主,总体规模小、比重偏低,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弱。

(三)发展不平稳。从总量上看,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2013年新罗区总量居于首位,达 195.2亿元,约是总量排名末位的4.6倍(详见下表)。排名前三的新罗、漳平、上杭第三产业占全市比重分别为 38.6%12.3 % 11.8 %,其余四个县的总和比重不足38%,“一主独大”的格局仍然存在。从增速上看,发展不平衡。近五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 15.8%10.5%8.1%10.5%,7.8%,呈“波浪式”发展,未形成逐年加速增长趋势。七个县(市、区)方面,新罗增长最快,近五年平均增速10.9%,高于最低县2.1个百分点(详见下表)。增速的较大的差距表明我市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2009-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增速情况表

(市、区)

 

 

年度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平均增速

全市

15.8

10.5

8.1

10.5

7.8

10.2

新罗区

17.1

8.6

8.6

11.3

10.7

10.9

永定

14.8

12.3

7.5

7.9

6.6

9.3

连城

14.1

12.0

7.5

10.0

9.5

10.3

武平

14.2

12.0

6.3

9.8

9.8

10.4

长汀

14.9

7.8

8.0

10.4

5.4

8.8

上杭

14.8

13.2

8.3

9.4

6

9.8

漳平

16

12.7

8.9

11.9

3.8

9.6

(四)周边区域竞争加大我市第三产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程度较低,企业“小、散、乱、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多以传统业态、小规模经营为主,缺乏档次较高、业态较先进的网点,特色不明显,始终没有形成聚集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2013年第三产业总量虽居全省第五位,但只占全省第三产业5.9%,总体经济实力不够突出,无法对周边形成强有力的影响。相比之下,福州、厦门、泉州等省内较发达城市不仅占据了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第三产业总量上也是远远高于我市,2013年分别占全省第三产业总量的25.2%18.3 %21.4 %,聚集力和辐射力大,在很大程度上挤占我市服务业市场空间,导致需求流失,压力加大。

(五)新兴产业发展不足近几年我市新兴服务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金融、房地产、信息传输与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近三年的年均增速约为12%,但占第三产业比重仅30%左右,所占份额偏小,且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房地产两个产业上(约占68%),其它产业贡献极少。同时,还存在中心城市商业地产面积过剩、闲置率高(达25%以上)、同质化和电子商务起步晚、企业分布零乱散、尚未形成良性运转的电子商务氛围,以及星级酒店客房闲置率高(三星级以上酒店达66.7%)经营状况差、缺乏地方特色竞争力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环境优化的优势。我市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宜人,境内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8%,已探明的金、银、铜、铁、无烟煤、高岭土、石灰岩等16种矿物储量居福建首位,先天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近年我市围绕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自然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随着动车开通和县县通高速,现我市已逐渐成为海峡西岸区域经济中心、闽粤赣边重要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我市第三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二)需求增大的优势我市近年工业转型创新积极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工业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工业占全市GDP2008年的48.26% 提高到2013年的 53.8% 。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随之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全市经济社会取得较快发展,GDP增速连续三年增速超过11%,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的改善。近五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了近1.6倍(由2009年的16572元提高到262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了近1.7倍(由2009年的6252元提高到10578元),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市场需求越趋旺盛,产生了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详见下表)。

2009 -2013年龙岩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9

16572

6252

2010

18406

6931

2011

21085

8234

2012

23765

9396

2013

26281

10578

此外,龙岩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带动城市常住人口、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激活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

(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是指相对落后地区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缩短或跨越某些技术发展阶段,以低创造开发成本掌握到新的科技成果和其他知识以及经验教训,高起点地发展服务业。目前,我市服务业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市借助学习福州、厦门、泉州等以及省外其他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创新成果及成功经验,同时还可以借助我市特殊的地理历史环境优势,加速和放大服务业后发优势的正面效应,促进全市第三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高。

(四)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龙厦铁路的开通和“县县通高速”的实现,形成了龙岩中心城市一小时经济圈和90分钟通达周边地市的格局,以及通过全力推进通往三个新区的快速通道、厦蓉高速扩容、赣龙铁路扩能、南三龙铁路(龙岩段)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加快建设,我市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为把我市打造成为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建设海西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我市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带来了区位优势和机遇。

三、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着力点,着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载体,推进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做大做强服务业重点企业,促进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明显提升,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收劳动就业的主体,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双轮驱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发展目标。2014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62亿元,比增11%;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达35.2%;服务业从业人员达76.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8%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29亿元,比增12%;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达36.2%;服务业从业人员达80.4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9%

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11亿元,比增13%;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达37.2%;服务业从业人员达85.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0%

(二)主要对策及建议

1.以构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商务服务体系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随着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越来越密切,而商贸、物流、金融、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促其加快发展能够有效地加速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出更多高中低就业新岗位,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以实施“321”特色乡镇工程和商贸流通业“十百千”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20个商贸重镇的建设,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重点支持批发企业年商品销售额2亿元以上、零售企业年商品销售额1亿以上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加快做大做强。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商业集群,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综合市场、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万宝广场、万达广场、恒宝广场、连城莲中路综合体、长汀卡麦龙城市综合体、漳平市城北综合体等重大项目丰富商贸业态,发展连锁、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鼓励米兰春天、新华都、大润发、精博等企业,拓展农村市场、活跃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创建中心城市电子商务园区,支持供销社海西农产品网上超市等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培斜淘宝村”等地方特色品牌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二要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打造海西区域性物流节点为目标,加大优化和整合中心城区散、乱、小等物流现状的力度,加快推进龙门物流园扩园、海西不锈钢物流园、漳平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引进市外有实力的企业到我市投资建设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两业联动发展加快推进龙岩冷链食品物流中心、新罗原尚冷链物流、漳平越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冷链食品消费的需求;依托规模较大的快递企业,推进龙岩快递物流园项目的规划建设,引导快递物流健康发展;以龙洲物流配送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水泥、煤炭等专项生产资料和粮食、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的运输,为我市工业、农业和商贸业的发展提供物流服务。

三要推进发展金融业。大力推动金融业信贷功能扩大、产品创新,鼓励发展创投、信托、黄金租赁等金融业务,建立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继续推进“引银入岩”工程,争取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保险、证券机构入驻龙岩,积极组建龙岩银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信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推动设立民营银行,以及支持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开立乡镇支行。持续推广“三农”保险龙岩模式,进一步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和产品创新,促进保险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三大新区组建国有或民营金融类金融企业,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促进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各种融资中介机构规范化发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和产权交易所,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龙岩运营部拓展业务,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

四要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加大发展总部经济的扶持力度,持续推进龙岩金融商务中心、龙岩南方总部城、新罗龙州商务营运中心项目建设,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中央商务区设立总部和技术研发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进驻,形成龙岩大道核心商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中心城市北部新城商务区。进一步提升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办展水平和实效,加快培育农产品、房车、家居建材、美食、客家文化等本地会展品牌。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展览城项目的规划建设,引入国内外知名会展项目,优化会展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专业服务,力争在法律、会计、咨询、评估、广告等行业培育出3-5个能够进入全省行业前列的企业。

2.以全面提升旅游、文化产业、房地产、健康养老业为突破口,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迅速壮大。

生活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消费、促进就业、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一个重要增长引擎。加快全面提升旅游、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和健康养老业的发展将促进龙岩市生活性服务业迅速壮大。

一要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打造海西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抓好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景区及推动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古田景区、连城冠豸山景区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梁野山景区、才溪景区、新罗七彩蓝田生态休闲景区、云顶茶园度假区、永福高山农业休闲旅游景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围绕“海峡客家,欢乐龙岩”主题,提升“海峡客家”和红色旅游品牌效应。加大力度培育旅游龙头企业,支持海旅公司、土楼公司、豸龙公司等旅游企业组建旅游集团。认真落实《龙岩市创建“321”特色乡镇工程实施方案》,扎实推进10个旅游名镇的建设,依托各乡镇的特色资源,推动旅游产品凸显品位、特色和个性等多样化发展。

二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组建“龙岩文化产业发展集团”,重点整合客家、闽南、生态、红色、工业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路线。加快推进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影视拍摄基地、漳平奇和民俗文化村(仿古)、永定万石亲子婚庆文化创意园、新罗澳洲风情观光园等项目建设;以志高动漫、龙影文化为龙头,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新型旅游目的地;积极打造《梦幻土楼》、《古田曙光》、《冠豸神韵》等演艺精品,发展采茶灯、汉剧等地方特色演艺形态,持续抓好地方特色的重大节庆会展活动。

三要推动健康发展房地产业。结合我市生态特色,制定我市房地产用地计划,科学供应土地,加强市场监控,切实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普通商品住房开发建设力度,扎实推进保障性(限价)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加快安置房地块的征收及建设,缩短安置周期。大力引进名牌房地产企业,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打造高品质楼盘,提高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水平。

四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逐步发展面向农村尤其是中心镇的家庭服务,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鼓励发展别墅式养老区、养老公寓、候鸟式养老等形式的养老业,重点加快推进新罗冠虹老年颐养公寓、连城冠豸山颐养园等项目建设。引导发展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居民服务网络

3.以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和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

按照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加速大流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公司,促进第三产业的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提升第三产业的产业化水平。

一要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按照中心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机械、建材、花卉、茶叶、艺术品等专业市场,重点培育龙岩中心城市以汽车为主的龙门物流园区,以生活资料为主的闽西交易城,以冷链物流和粮油饲料为主的牛坑片区,以商务、酒店业和大型卖场为主的龙岩大道片区,以第三方物流和商务为主的经济开发区片区,以现代国际物流及农副产品花卉为主的红坊片区等现代商业集群,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要致力培育第三产业龙头企业。实施第三产业百强企业发展工程,鼓励规模大、实力强的服务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龙岩第三产业百强企业,争取有一批服务性企业进入国家、省级行业百强行列。积极实施“十百千”工程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和带动作用的商贸流通企业;以加快推进邮政快递物流园区建设为契机,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快递龙头企业,引导快递物流健康发展;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组建龙岩区域旅游集团公司,整合资源和统一的营销,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组建龙岩市工艺美术研究院、龙岩市工艺美术品集团公司,推动省重点上市后备文化企业-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千百汇(漳平)工艺有限公司和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龙岩市海得宝印刷有限公司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

三要努力培植第三产业企业主体。重点推进高端企业总部基地和总部商务区,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采购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促进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开展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试点工作,制定出台推进制造业服务环节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扶持办法, 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分离服务环节,组建企业销售公司、物流配送、研发中心等专业化服务企业。督促推动无证服务性企业申办工商营业执照,支持从事第三产业的分支机构、分公司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转制为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核算的法人企业, 开展如肯德基、麦当劳、新华书店等异地法人产业活动单位,转为本地法人注册登记工作,申报一般纳税人资格。

4.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尤其对龙岩来说,更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健全完善加快三产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要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第三产业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行业复杂,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协调配合,真正把加快发展摆上重要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促进三产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三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大管理服务力度,建议将市“三产”办按相当处级架构设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市“三产”办主任,并配备一名常务副主任(副处级),统筹协调抓好三产工作;要形成合力,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新区、园区要发挥好协调服务职能,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抓手,牵头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推进本行业、本领域三产加快发展;同时,还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导协会参与政策宣传和政策制定,集中行业人力资源,发挥人才集聚优势,提出意见和建议,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防止恶性竞争,为行业提供综合服务,促进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二要健全完善政策扶持机制。要在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扶持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出台《龙岩市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优化政策环境;要设立市级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度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市政府确定的重点第三产业项目和带动性强、聚集效应明显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业态服务业项目、公共平台建设和培育示范企业,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各县(市、区)、新区、园区和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要安排一定数额的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第三产业发展。

三要健全完善目标考评机制。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健全完善目标考评办法,将第三产业主要指标和重点项目建设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明确考评内容,落实目标责任,并将其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严肃问责。

四要健全完善运行监测机制。完善季度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变季后分析为季前分析预警、季后通报排名,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落后行业指标增幅。要加强三产统计工作,完善三产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调互动,夯实统计基础,促进三产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

五要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引导市内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与三产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专业、实训基地和培训机构,加快培养三产紧缺人才。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及高技能拔尖人才,重点引进电子商务、科技研发、软件信息等专业人才,研究完善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建立多元化分配激励机制,大力改善用人、留人环境,并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相应政策支持。

                        课题指导:林旭 黄锦泰

                        课题负责:胡锦春

课题执笔:郭晶荣 林文生 邱丽芬